10月21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杨金山做客“民心桥”节目直播间,解读了全市灾害风险特征与防灾减灾策略。

杨金山分析了深圳面临的七大独特风险,包括城市开发强度高、地下空间密集、地铁管网延伸广、人口密度大、高层楼宇林立、自建房占比高、水系密布且生命线系统外部依赖性强,这些共同构成了深圳防灾减灾必须系统应对的挑战。
“第一,我们城市高度开发建成,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多。第二,城市地下空间分布多,总面积达到1.04亿平方米,随着管网的逐步建成,日常在地下空间活动的人会达到 100 万。第三,管理人口已经超过了2,200万,在世界的超大城市里,我们的人口密度也是最高的。第四,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现在已经运营使用的达到了1553栋。”
深圳率先启动韧性城市建设
自2021年起,深圳率先启动韧性城市建设,在灾害不可避免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位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让整个城市系统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从灾难中恢复,继续运行。其核心理念是“三力”——抵御力、适应力与恢复力。
在社区层面,深圳在全市推进“15分钟安全生活圈”建设,通过街道、派出所、消防、医疗等多方力量联动,实现社区应急管理全覆盖。针对超高层建筑世界性消防难题,深圳已开展无人机、机器狗等高科技灭火测试与演练,计划加快新技术装备的实战化应用和标准化列装。
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深圳经验”
法治与管理层面也在不断完善。日前,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罚单在大鹏新区开出。两名游客在台风预警期间违规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被困,事后被处以每人5000元罚款。
大鹏新区应急指挥中心主任阎剑指出,这标志着深圳治理模式从“被动防御”向“主动管控”转型,形成预警、管控、救援、执法闭环,也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深圳经验”。
“大鹏新区在自然灾害危险区划定之时,就结合我们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灾害风险,明确了‘特定区域+特定预警’的启动条件,既保证了对高风险区域的有效管控,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市民正常活动的影响。因此市民群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法游玩的权益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我们也呼吁群众在出门游玩前,充分了解当地的风险和安全规定,严格遵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警示提示信息,如此方能做到玩得安心,游得舒心。”

共同提升全社会的防灾避险能力
市应急管理局同时呼吁市民共筑安全第一道防线,出行备好防水雨衣、大容量充电宝、止血绷带和常用应急药品“保命4件套”, 家庭方面则可以参照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完善家庭防灾物资,共同提升全社会的防灾避险能力。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处(地震处)处长王常效:
“我们的愿景是到2035年前,把深圳市打造成一个在全球具有标杆的城市。初衷就是为了在灾害天气情况下,尽量让灾害减少对我们城市的运行的影响,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的幸福感,让这个城市更宜居。”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网站支持IPv6
举报投诉热线(邮箱):
12350;12350yjjb@sz.gov.cn
咨询及事故接报应急热线:
0755-83071111
考核发证查询电话:
0755-23481891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C区5楼
政务邮箱:
yjglj@sz.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