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热点关注

政策推送

繁体
立足深圳实际 统筹发展和安全 积极探索城市安全治理新模式
来源 :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 :2023-12-16

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大厅_副本.jpg

广东省深圳市以管理手段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为目标,全面建设智慧安全模式。

  ◆大力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目前已有175个社区成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79个社区成为市级综合减灾社区,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红色警示制度,推行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备案、网格巡查、执法查处、宣培服务”全面纳管制度,完善燃气管道保护“四个一”和“六个100%”机制

  ◆立足移民城市特色,全面推进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筑牢更长的安全治理人民防线

  ◆推进应急管理“一库四平台”信息化建设,打破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建立覆盖各行业领域的感知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成220万个前端风险感知监测点,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城市“一网统管”安全协同治理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广东省安委会工作部署要求,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成为首批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为契机,坚持“扬长避短”“化劣为优”,充分发挥法治、制度、产业、人才等各方面优势,围绕“物理空间的本质安全、社会空间的善治安全、信息空间的智慧安全”,构建“全主体协同治理、全要素系统防控、全过程闭环管理、全周期数字赋能”的城市安全治理新模式。2016年至2022年,深圳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48.2%,死亡人数下降46.9%,连续7年实现重特大事故零发生;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等核心指标常年控制在较低水平。

  以城市发展“更有韧性、更可持续”为目标——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深圳市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指导性文件,高标准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将城市防洪标准提高至200年一遇,提高城市提升抵御重大灾害、快速恢复及适应能力。同时,大力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目前已有175个社区成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79个社区成为市级综合减灾社区,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深圳市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推动打造一批数字化空间、无人工厂,引导支持危险化学品、电力、燃气等重点行业企业迭代更新安全生产设备,持续建设更为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

  为努力解决“超大特大城市病”,2021年深圳市启动实施“瓶改管”攻坚三年行动,2023年底实现全市管道天然气改造全覆盖,从根源上遏制瓶装燃气安全事故。开展城中村供用电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供用电设施重过载、残旧老化等问题,整治后将满足未来10年用电负荷增长需求。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优化完善深圳能源管理体制机制,出台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五年计划,推动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统筹各类管线敷设,集约节约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以城市治理“更为精细、更加高效”为目标——全面打造善治安全体系

  深圳市始终坚持以法治手段加强城市安全管理,与时俱进从严实施交规,在极高的车辆密度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连续17年同比下降。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红色警示制度,推行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备案、网格巡查、执法查处、宣培服务”全面纳管制度,完善燃气管道保护“四个一”和“六个100%”机制,实施自建房结构安全“红黄绿码”分级分类整治销号制度,促进各个传统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创新打造与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1+4”应急管理法规体系,以《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安全发展条例》为统领,以《深圳经济特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条例》为支撑,为城市安全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出台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医药、无人机、新能源等新兴行业领域管理规章制度,探索以良法保障新业态安全健康发展之路。

  为推动安全治理模式从被动式隐患整治向主动式风险管理转型,2013年深圳市开始实施3年一轮的滚动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10年来不断升级迭代评估技术方法,由面及点逐步提高风险评估精准性、精细度,2023年正在开展的评估工作覆盖点位预计超过百万个。

  为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深圳市在工业园区、居民小区、在建工地等重点区域建设740个基层应急管理服务站,整合先期处置、紧急救援、宣传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支撑打造5分钟应急处置圈。实施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制度,组建约2100人的基层安全网格员队伍,确保全市12万家工贸企业“落网落格”、全面纳管。

  深圳市立足移民城市特色,全面推进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筑牢更长的安全治理人民防线。向外来务工人员、学生等重点人群宣讲来深、开工、开学等“安全第一课”,普及人次超千万。建设市民全生命周期安全应急知识体系,实施全民安全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探索“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社会化治理”模式,培育“应急第一响应人”“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等队伍团体,将外卖配送员、物业管理员、的士司机等人群培训成为“紧急救护员”“安全宣导员”“安全巡查员”,使“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成为深圳安全文化底色。大力宣传实施隐患有奖举报机制,累计发放奖金超500万元,有效提升全社会参与监督维护公共安全的积极性。

  以管理手段“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逐步迭代为目标——全面建设智慧安全模式

  长期以来,深圳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工程,积极打造城市治理智力支撑平台。2016年成立公益类国企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2018年与中国地震局合办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2021年与应急管理部共建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打造“立足深圳、扎根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安全发展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库,由范维澄、郭仁忠、岳清瑞等10名院士领衔的362名各行业领域专家,共同为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深圳市立足产业特色,升级管理手段。推进应急管理“一库四平台”信息化建设,打破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建立覆盖各行业领域的感知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成220万个前端风险感知监测点,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城市“一网统管”安全协同治理。构建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CIM平台),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提高城市设施建设运营的源头管理水平。连续7年依托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举办“应急安全科技展”,促进先进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相关链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02号

粤ICP备19041158号-1

网站支持IPv6

联系方式:

举报投诉热线(邮箱): 12350;12350yjjb@sz.gov.cn
机关纪委监督举报电话(邮箱): 0755-88100363;yjjrsc@sz.gov.cn
咨询及事故接报应急热线: 0755-83071111
考核发证查询电话: 0755-23481891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C区5楼
政务邮箱: yjglj@sz.gov.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