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韧性城市建设与风险防范”专题研讨班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圆满结束。据悉,在22~24日三天的研讨班中,国际、国内的院士、应急管理权威专家学者就“韧性城市建设与风险防范”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与各参训学员分享交流,助力深圳韧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经过三天学习交流,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接下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为深圳建设韧性城市贡献一份力。
3天9场专题讲座,密集研讨韧性城市建设
据悉,此次研讨班是全国首个聚焦于城市韧性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规格、高水准的研讨班。该研讨班着眼于研讨城市建设韧性城市的热点难点问题,旨在通过学习研讨,形成共识,探索解决建设韧性城市的思路和措施。
研讨班邀请9位研究、从事应急管理、城市安全治理方面的院士、专家作专题讲座,53家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区政府分管负责人现场听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院长岳清瑞分享了“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安全”内容,他表示,韧性城市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长远地来讲,城市能够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学习,提升对灾害的适应能力。城市快速发展,灾害事故多发频发群发突发,实现城市安全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亟需加强科技赋能,“防诊治应”全方位布局,努力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规范开展全周期诊治、打造智慧应急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分享了题为“大型城市极端天气应对与思考”的内容,结合现实真实案例分享大型城市洪涝暴雨成因,并表示构建韧性城市,需要提高城市洪涝防御能力,给洪水以出路,给涝水以空间,加强排水除涝防洪基础设施建设。
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全球政府事务部原总监陈建明结合自己20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总结,分享了“从美国应急通信演进看美国多部门协同联动应急管理体系”内容。他说,应急通信是支持应急管理四个阶段和所有参与应急管理的各层级、各专业部门工作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重要保障,要集成多样化的通信手段或资源,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适合的部门充分、灵活的应用,保障快速响应,及时处置。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深圳市三防办相关负责人王常效、民太安财产保险公估公司风险管理专家李正前等授课人还分享了城市全域三维韧性——城市安全之基石、深圳市三防工作、从保险理赔角度看韧性城市风险防控等内容。
参训学员收获颇丰,将运用所学于自身工作
“醍醐灌顶”。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寒告诉记者,本次研讨班的讲课非常有启发、有意义,让自己对当前城市应急管理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他表示非常认可授课人提出的“建设韧性城市需要通过科技赋能”。接下来将结合在研讨班所学的内容,不断推进科技在应急的运用,进一步推动辖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水务工作在韧性城市建设上任务艰巨,大有作为。”深圳市水务局副局长黄海涛也是参训的一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通过几天的学习,收获很大。深圳是一个高强度开发,高密度建设的城市,建设韧性城市,对保障城市的平稳安全运行有极大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内容,深圳市水务局将进一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顺序以及“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要求,平战结合,做足功夫,不断提升水务设施的标准和韧性,提升水务对城市发展和民生的支撑能力。
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兰红平介绍,深圳是全球遭受自然灾害最重的超大城市之一,气象灾害高发、频发、突发、重发,城市安全的风险越来越高,提升超强台风、超强暴雨、突发性强对流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是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重要内容。在他看来,授课人对韧性城市的分享,提供了许多建设韧性城市的方法和思路。对于气象工作而言,要建设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赋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多措并举打造韧性城市标杆
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是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记者从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为了在2035年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安全韧性城市标杆和发展范例,接下来,深圳将多个方面持续发力。比如,结合我市特点,从海岸带空间安全、地下空间安全等方面加快推进安全韧性提升措施,充分发挥绿色基础设施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人类健康福祉、提升雨洪调节与净化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同时立足深圳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产业优势,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优质企业等参与韧性城市建设工作。同时打造社会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韧性建设机制,织密基层应急动员、响应、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安全防范能力,提升灾后快速恢复能力。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