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组建两年来,做到全天候应急准备、强化全灾种应急能力。
广东应急抗洪抢险队员在现场进行紧张抢险
执法检查组在危化品企业检查
广东应急抗洪抢险队员在维修排水设备
广东应急管理改革成不成功,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管不管用,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两年来,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全周期应急管理、落实全方位应急责任、提升全要素应急水平,做到全天候应急准备、强化全灾种应急能力。据了解,全省工矿商贸领域连续33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2020年1月至10月,全省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8%、22.6%,今年汛期成功应对23轮强降雨和4个台风。
统分结合展现应急改革新作为
机构改革前,广东省的应急管理工作由多个部门“各管一块”“九龙治水”,转变为改革后的一厅统筹,实现全灾种统筹应对、全链条有效覆盖、全过程综合管理。省应急管理厅切实用好省委、省政府的充分授权,坚持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落实“高、统、快、防、实”的工作标准,掌握“统分结合”的方法,构建“大应急”的格局,准确把握和履行了新机构新职能提出的新要求。
为进一步做好统筹工作,广东把应急管理信息化作为统的工具、统的枢纽,统一接入20个部门的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形成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有力解决“指挥大脑”的问题。同时,该省出台《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条例》,制定《省防总成员单位职责规定》《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工作规则》,明确省防总44个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测、报、防、抗、救、建”各环节实现无缝对接。
目前,广东已实现统一发布预警和灾情、统一指挥应急救援队伍、统一调拨救灾物资、统一发布15种应急响应、并建立了全国全省“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2019年,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启动三级和四级应急响应共10次,其中“三防”8次、防火1次、救灾1次,向省、市有关单位发出做好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工作的提醒函共50份,向受影响地区发布“三防”、森林防火、地质灾害、交通安全等预警信息共26次、约20亿条。
今年入汛后,南方多地降雨量超历史纪录,广东省更是遭遇近15年来最强的一次“龙舟水”,多次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了22轮强降雨。受沿海地理位置影响,广东省还针对台风等,及时启动防风及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广东省聚力解决民生领域应急管理工作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对315项省级权责清单事项进行系统梳理、逐项研究,保留34项、压减281项,压减率达89%。
科技加持强化风险防范新举措
应急管理本质上是预防管理,核心是坚持源头预防、关口前移,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广东省充分发挥“数字政府”改革优势,推动“智慧大应急”项目建设,统一整合接入20个部门46个方面的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并先后高标准建成危化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非煤矿山尾矿库“天眼地眼”安全风险预警预测系统、“两客一危一重货”监控预警融合平台等,对全省1307家危化品生产企业、2.85万辆危化品运输车辆、8149座水库、1.5万座塔吊、61家尾矿库企业实施动态监测预警。
为增强预警的权威性、综合性、准确性,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把科技手段作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制胜一招,与高科技企业、知名高校合作成立“1+1+1+N”的联创中心,形成“一个中心,多个基地”的应急科技支撑模式,开展应急科技联合创新,有效破解“融合指挥、应急通信、全域感知、短临预警、数据智能”五大难题,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同时,该厅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会同气象、水文等部门,通过定量降水估测、多源融合预报输出等系统快速生成未来1小时降水初步预报,实行强降雨影响范围精准预报,通过“省、市、县、镇、村”五级三防指挥体系靶向发至乡镇村,提前通知做好防范工作,坚决果断彻底在灾前提前转移群众,避免重大人员伤亡。
通过形成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广东有效强化应急基础信息资源汇聚、现场信息获取、灾情研判等能力,提升辅助指挥决策能力,防灾减灾救灾指令直通基层,全省160万名应急责任人落实统一指令、迈出统一步伐,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应急管理更加精准。
主动求变打造应急队伍新形象
“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渡过难关,还帮我们修好路、架好桥……”看着洪水渐退,家园转危为安,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洛洞村一位阿婆激动地通过视频报平安。
该县在6月7日出现超历史纪录洪水,省应急管理厅派出应急小分队跋山涉水直达灾区一线,携应急通信装备解决通信中断难题,迅速调拨救灾物资送达受灾群众,及时协调当地连夜抢修道路。
6月5日到11日,近15年来最强“龙舟水”袭粤,广东有力统筹“三防”各项工作,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抗洪抢险,紧急转移安置5.8万人,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不仅省内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在全国全省“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下,广东省应急队伍跨省支援作战的能力也明显提升。
3月31日22时许,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接到紧急调动通知,紧急调派直升机支援四川西昌火场,首次完成跨省扑救森林山火任务。
历经40多天,排水1500万立方米……今年8月30日,在圆满完成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三角联圩内排涝任务后,由79名队员、11台大型排涝车等设备组成的广东支援江西抗洪抢险队胜利返粤。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派出的一支支党员突击队,深入基层一线、转战重点场所,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始终牢记应急人特殊的责任、使命,既履行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责任,又防范化解现实的风险挑战,有力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安全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狠抓落实推动责任一贯到底
近年来,广东省从基础制度严起,从日常规范抓起,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具体工作落实上,压实安全生产三大责任,推动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一贯到底。
为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广东省全面推行实施安委会“双主任”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同时担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目前,全省21个地市、122个县(市、区)、1646个镇(街)全部建立安委会“双主任”制,其中广州市、深圳市进一步延伸拓展,高规格部署推动,不断压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
广东省还制定出台了《广东省党政部门及中央驻粤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压实部门监管责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链条无缝对接,解决监管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并持续推动“三个必须”落实,全覆盖、无盲区。同时,持续压实了企业主体责任,突出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安全三问”,切实改变全盘包办的“保姆式”执法方式。
为严防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情况发生,广东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关键少数”的监管,实行“黑名单”联合惩戒,仅2019年就有43家安全生产违法违规企业进入联合惩戒“黑名单”,数量居全国之首。
针对广东“龙舟水”强降雨天气,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建立明督暗查工作机制,采取“四不两直”、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明督与暗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地方严格落实汛期“十一个至少一次”“十个检视”,责任对接“三个联系”,人员转移“五个百分之百”,军地抢险救灾联动协作等制度,切实做到把每一起事故盯住,把每一处整改盯紧,把每一点责任盯实。
来源:广东省应急管理厅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