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应急函〔2021〕53号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部分委员提出“关于提高深圳急救普及率的提案”(提案号:第20210475号)。贵委为主办单位,我局为会办单位之一。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一、引入政企联动创新模式,加快推进AED配备
为加快推进我市AED配备,在我局的指导下,2020年,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创新开展“安心驿站”公益模式,免费为社区、工业园区、建筑工地等安装“AED+应急物资包+智能售货机”的一体机。“安心驿站”采取智能售货机产品售卖方式支撑AED等应急设备的公益投入,形成了可持续的、社会共建、全民共享的公益推广模式,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救在身边”的应急物资和急救救护,打造了“四分钟黄金救援圈”。此外,“安心驿站”还利用搭配的可视化宣传屏,进行预警信息发布、安全宣教互动、普及AED使用方法等。今年以来,“安心驿站”公益模式已在坪山、宝安等区进行推广应用。坪山区主要聚焦建筑工地、工业园区、社区公园、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场所,计划建设300个“安心驿站”,目前已建成了100余个。宝安区福海街道也计划在辖区内安装200个“安心驿站”。此项工作今年被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学史力行,安全为民”的十大安全实事之一。
二、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宣传普及,提升市民群众急救能力
长期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将急救知识作为安全应急的重要宣传内容之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普及急救相关知识。
(一)利用安全教育基地(场馆)宣传普及急救知识。2009年,我市在罗湖区宝安北路建成了全国首个安全教育综合场馆—“深圳市现代安全实景模拟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安全教育基地)。安全教育基地是市政府投资的纯公益性公共安全教育项目,建筑面积9380平方米,共包含消防、交通、自然灾害、家居安全、公共安全、职业卫生等16个安全体验学习馆。其中,人工急救体验学习馆是重要场馆之一,参观者可以在人工急救体验学习馆学习和体验心肺复苏及AED使用方法等。安全教育基地于2010年6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普通市民和各行业从业人员,年均接待中小学生、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等参观学习者约18万人次。此外,我市各区也建设了区级甚至街道级安全教育体验场馆。例如,南山安全教育体验馆也是集居家、消防、建筑施工、交通、工业等行业领域安全科普知识和防护技能的“综合型”安全体验教育平台,同样具有人工急救知识的学习和体验功能。
(二)配套“安心驿站”开展多场救护知识培训。为解决配备“安心驿站”场所人员会用、敢用AED的问题,通过组织“安心社区”“平安守护者行动·进社区”“急救夜校进工地”等活动,开展了多场实用的AED急救设备和应急救护培训。培训活动采取送教上门方式,组织企业志愿者、安全义工等志愿者深入社区,积极培训普及心肺复苏、AED使用等基础急救知识,通过科普讲解和实操演示,高效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等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率。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急救知识宣传。一是制作1期主题为“加快普及‘救命神器’,这种模式值得推广”的“城市安全哨”电视专题节目,已于2021年6月24日在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第一现场》栏目播出,大力宣传推进我市AED的覆盖率。二是利用专项活动开展急救知识宣传。充分利用我市每年开展的“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活动契机,邀请专业急救人员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普及各类急救知识。三是在我局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学习强安”APP、网易深圳“应急360°”、读特应急频道等平台,持续不断地宣传海姆立克法、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方法,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的应急意识和救护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结合安全宣传“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重点工作,一如既往地积极配合贵委大力开展急救知识的宣传,积极推进“安心驿站”创新公益模式覆盖全市。
此函。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2021年7月7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