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热点关注

政策推送

繁体
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20230456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 :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 :2023-12-11

九三学社深圳市委会: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我市韧性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深圳创建全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市的提案》(提案第20230456号,以下简称“《提案》”)已收悉。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该提案由市应急管理局主办,各区以及规自局等12家单位共同会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市“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建设更具韧性的安全城市”;2022年5月26日林洁主席亲自带领陈倩雯副主席、曹亚良副秘书长一行来到市应急管理局围绕韧性城市工作开展专题协商调研,并表示要积极发挥政协作用,凝聚各界智慧和力量,以更大合力推动我市的韧性城市建设;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打造韧性城市”;2023年7月10日,深圳市正式印发实施《深圳市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指导意见》。

  感谢贵单位在《提案》中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完善深圳韧性城市建设工作组织的顶层设计、完善韧性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三级安全韧性专项规划体系、全面提升韧性建设的科技支撑保障等一系列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办理《提案》。目前,相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具体建议答复

  建议1:完善深圳韧性城市建设工作组织的顶层设计,为高效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国家、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结合深圳实际,市应急管理局(市三防办)牵头市三防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对韧性城市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召开16次座谈会和现场调研,主动征求11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专门征求陈湘生、郭仁忠、陈晓非、岳清瑞等多位相关领域院士的意见和建议等程序,最终形成指导意见送审稿,并提请市政府审定。7月10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深圳市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安全韧性制度、安全韧性空间、安全韧性设施、安全韧性政府、安全韧性社会等5方面举措超前部署29项重点工作,并从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并明确承担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职责的工作机构、强化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评价体系与专家咨询机制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同步科学精准谋划编制《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高效高质推进我市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进程。

  此外,南山区、光明区等将加密与市级联系,同步市级成立区层面有关领导机构,并根据部门职责分工,明晰各部门的建设任务和责任分工;龙华区构建“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灾害管理体制机制;盐田区积极响应构建“责权事统筹分工-审查监督-绩效考核”的全主体协同、全流程闭环的统筹分工协作框架。

  建议2:完善韧性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力争合法合规实现长效融入。

  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应急管理地方立法体系,填补城市韧性法规空白,我局组织专业力量对现行法律法规及其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创新提出打造与先行示范区相适应“1+4”应急管理法规体系,其中,《深圳经济特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草案修改二稿)》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并已形成《条例(表决稿)》,于6月14日报市委审议。该条例对我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做法予以总结固化,围绕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统筹协调、适应机构改革后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变化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综合性自然灾害防治法律,我们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率先开展综合性自然灾害防治立法,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整体合力,提升城市韧性水平。

  此外,南山区、宝安区等积极配合,同步市级编制有关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建设任务、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确保任务落实落细;深汕特别合作区按照《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部署要求,推动重大危险源和厌恶设施退出或替换机制落实,引导重点片区有序进行产业集聚、升级或功能置换,严控安全风险。

  建议3:建立三级安全韧性专项规划体系。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的市级总体规划明确要求将安全韧性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并从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安全布局、高标准建设城市生命线系统、构建疏散救援空间网络体系、完善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安全韧性城市的规划策略和措施。

  7月25日,我局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拟形成我市综合性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体系,提出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通道和应急物流、应急医疗卫生、应急后勤保障等设施和空间的规划布局,指导下一阶段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该规划推进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深圳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空间保障。

  建议4:全面提升韧性建设的科技支撑保障。

  我局从防、管、控、应四个维度积极探索构建超大型城市安全发展新模式,倾力打造“1+11+N”的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1个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11个区级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分中心和N个行业领域专业监测预警业务分中心)。依托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主动应急、高效应战和评估提升四个环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统一值守、信息报送、融合通信、态势研判、指挥调度、应急会商、数字化预案、应急资源管理能力,搭建市、区、街道、社区和前端末梢五级联动的高效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实现灾害事故应对一体化、扁平化。

  此外,福田区整合利用市、区、街道三级视频资源,提取人、物、事件、行为等价值信息,通过监测预警平台智算中心AI算法分析,赋能路面塌陷检测、动火作业视频检测、消防设施损坏检测等24个场景应用,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拓展监测预警的广度和深度;龙岗区打造“1+1+N”智慧应急架构,融入龙岗区智慧城区的区、街道、社区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光明区部署打造由“一套标准、一个综合数据库、一个CIM+可视化平台、一个智能工作台、四大应用体系、N个接入”组成的“1+1+1+1+4+N”光明模式智慧城管平台,推动传统城市管理向科技借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拟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韧性城市相关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的构建,初步建立安全韧性城市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安全韧性样板示范项目,打造深圳“标杆”,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安全护航。

  专此答复。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8月1日

相关链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02号

粤ICP备19041158号-1

网站支持IPv6

联系方式:

举报投诉热线(邮箱): 12350;12350yjjb@sz.gov.cn
机关纪委监督举报电话(邮箱): 0755-88100363;yjjrsc@sz.gov.cn
咨询及事故接报应急热线: 0755-83071111
考核发证查询电话: 0755-23481891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C区5楼
政务邮箱: yjglj@sz.gov.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