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热点关注

政策推送

繁体
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220755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 :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 :2022-11-14

尊敬的王海龙,陈家发,吴清标,刘震国,张质良,黄迈,张庆杰,陈启远,杨乐,许少琼,郭丽英代表: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市应急管理联管联控机制、智慧应急管理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提升我市应急事件处理及保障能力的建议》收悉。根据市人大工作安排,该建议由市应急管理局主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汇办。市应急管理局对你们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鸿雁同志亲自过问,“一把手”统筹部署建议办理工作。

  2022年7月7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代表专业小组召开会议,听取我局《关于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提升我市应急事件处理及保障能力的建议》(20220755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各有关工作目前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具体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建议(一):提升我市应急管理部门的联管联控的机制作用

  建立、完善我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联管联控的机制,提升机构级别,建议以分管市领导作为牵头领导,从机构和顶层设计的层面,重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以应急管理局为统筹牵头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常规应急事件进行划分,建立分级、分段、分组的应急事件管理机制,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作。

  (一)设立市应急委,与时俱进更新完善应急管理顶层设计。早在1997年,我市就成立了市紧急情况协调指挥部。1998年,成立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办事地点设在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2004年机构改革,市委市政府对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作出调整和充实。2013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设立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明确其为全市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由市长兼任主任。今年4月20日,市委办、市府办印发《关于调整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通知》,对市应急委进行再次调整和加强,主要调整内容包括:一是首次明确市应急委“双主任”制。即市应急委第一主任由市委书记兼任;主任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兼任。二是压缩市应急委副主任人数。原来是1位市委副书记,8位市委常委,4位副市长,即除市委书记、市长、市委组织部部长、市纪委监委主任以外的其他所有市领导。此次调整后共8位,调整为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委政法委书记,深圳警备区主要领导,分管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公安工作的市领导,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进一步提高市应急委的运作效率。三是设立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将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等统筹性或灾害事故类议事协调机制统一调整为市应急委框架下的专项工作协调机制,不再单独作为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其名称、牵头单位及运行机制保持不变。

  (二)编修市总体应急预案,设立完善专项应急指挥部。一是事件分类分级。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份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大类。按照市总体应急预案明确,建立事件分级分类制度:原则上由辖区负责处置一般突发事件、市负责处置较大突发事件、市协助省和国家处置重大和特大突发事件。二是设立完善指挥部。细化设立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部2005年6个,2013年32个、2016年36个,目前仍在调整中(将调整为40个)。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市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协助分管的副秘书长、市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担任。三是创新建立“1+3+N”现场工作机制。“1”是指市应急管理局(市应急委办)负责综合协调。“3”分别指市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支撑、宣传网信部门负责新闻宣传、事发地辖区负责综合保障。“N”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建议(二):构建智慧应急管理监管体系。

  建设市应急数据管理平台,全市、各部门、各区、国企之间做到应急事件和应急态势的数据整合共享,将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应急管理数据归拢平台,实时反映全市应急情况;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分析应急事情和重点场所、应急事件高发地段,对应急事件的发生和预防进行评估,为我市应急事件的处置提供经验和科学应对方式。

  (一)建设应急管理大数据库,归拢汇聚融合全市应急管理领域数据

  为加强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国家应急管理部先后下发了《2019年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应急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一批地方建设任务书》等文件,要求加强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2019年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下发《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报送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工作进展情况及实施计划的函》,明确要求市应急管理局建设城市应急主题库和安全生产主题库,作为全市应急管理领域的基础支撑库。深圳市应急管理大数据库依托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政务云环境,参照应急管理部建设标准,完成灾害事故、应急环境、管理对象等八大主题库建设,为全市应急管理各行业领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支撑。

  按照工作部署安排,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一是统筹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工作,建设全市大数据平台、视频联网平台,推动建设物联感知平台,加强人口、法人、房屋等基础数据库的应用,构建基于BIM/CIM技术的统一空间数字底板,并以此为基础,支撑开展应急管理业务应用。二是会同市应急管理局开展应急数据归集,加强数据治理和信息共享,建设应急管理主题库,建设“一网统管”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专题,支撑领导决策指挥。

  截至目前,项目建设内容已基本完成,已汇聚水务、交通、气象、住建等22家市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下同)成员单位各类基础数据、感知数据,市应急局内部23个业务系统数据,数据总量约980亿条,总存储量超过12T,日新增数据超2.5亿条;同时通过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省应急管理厅、市应急委成员单位及各区应急管理局提供2842项数据共享资源服务,累计被调用5836万次,日均2.8亿余条数据。

  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仍待解决,一是要明确数据统筹责任机制,应确立以业务引领为主导的数据统筹责任机制,明确业务统筹在数据治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加强标准建设统筹工作,加快建设应急管理相关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效能。

  (二)建设应急管理防管控应大中小屏,全面反映全市应急情况

  为了落实国家、应急管理部、省厅的有关精神,遵照《深圳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基于“防、管、控、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新路径,构建市应急管理“一库四平台N系统”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框架,通过建设应急管理防管控应大中小屏,探索实现包括态势研判、安全生产、城市生命线、自然灾害等涉及多部门的综合监测预警,为“1+11+N”监测预警指挥体系搭建基础平台框架,促进多系统和多数据源的深入融合,支撑领导、管理人员、基层工作人员等用户对综合监测预警数据的使用需求。

  一是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大屏),作为全局业务的整体展示系统,融合汇聚防管控应各领域专题图,为我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疫情防控、重大活动保障提供系统及数据支撑,为未来中心开展监测预警工作进行初步探索试点。

  二是应急管理综合平台(中屏),作为全局实现融合登陆的PC门户,提供统一应用入口,实现单点登录,综合呈现日常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实时信息;系统提供一张图和视频监控,实现全量空间信息的上图展示。

  三是圳应急APP(小屏),作为全局实现融合登陆的移动端门户,按照“应用集成服务,数据支撑服务,队伍管理服务”的核心设计理念,为基层提供一张图服务,呈现辖区或者网格内的动态监测信息,方便迅速定位辖区内需要排查的隐患,实现辖区网格监管、巡查、执法、预警信息的精准推送。

  目前,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大屏)正在开展监测预警工作进行初步探索试点,尚未全面实现“一图”感知风险隐患和各场景的耦合监测预警能力,需要持续建设和完善。

  (三)依托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一是在安全生产领域。建设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及监控系统,通过物联智能监测预警、现场视频巡查等技术手段,针对违规行为和关键点位开展动态实时监管,实现视频智能识别、自动预警和闭环处置。建设“有限空间作业在线审批及监测预警系统”,研发智能蓝牙锁,结合手机APP在线审批应用端,在作业前对风险进行识别,有效纳管我市重点有限空间作业。利用安综巡查数据、风险分级评估的风险隐患数据、执法系统的监管执法数据,依托应急管理大数据建立企业画像,有针对性的组织专项整治和开展精准执法,切实提升风险研判精准化水平。

  二是在自然灾害领域。建设“智慧三防”系统,完善移动指挥终端应用、三防一键通APP等移动应用,实现全市街道级分区预警、短时降雨监测和预报数据全员推送。今年系统在应对近十年来最强“龙舟水”、台风“暹芭”期间平稳运行,智慧三防系统优化了市、区、街道分级应用模式,数据分级核实、校准和维护。建立短临预警功能,通过“应急一键通”向全部4.5万三防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和防御指令,实现灾害性短临天气精细化预警,推进了三防工作全流程闭环管理。积极开展应急装备物联网技术试点应用,完成全市大型三防应急抢险车辆定位和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粤北洪灾期间派出抽排水车辆和队伍支援韶关、清远受灾地区抽排积水,为快速响应和科学调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截至6月,全市共启动防汛响应20次,下发通知公告340次,防御部署6500人次,通知公告1600万人次。在三防响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用智慧三防系统对全市进行指挥调度,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设“智慧森防”系统,通过温感及形态识别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实现对林区自动监控、烟火准确识别、火点精确定位、火情蔓延趋势推演、扑救指挥辅助决策、灾后评估等功能。

  三是在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方面。印发了《深圳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建设工作方案》,谋划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汇聚整合各行业领域监测预警数据、安全基础数据和其他关联业务信息,构建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的监测预警体系,增强风险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对油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网、电力、综合交通、供排水管网、电梯、综合管廊、消防、地质、通信、地震等11个专题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实现全量接入,识别、分析和研判各专题生命线周边风险要素、异常数据、潜在危害等,加强对行业领域耦合风险和次生灾害的分析和预警。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应急管理联管联控机制、智慧应急管理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你们继续关注、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答复。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7月28日

相关链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02号

粤ICP备19041158号-1

网站支持IPv6

联系方式:

举报投诉热线(邮箱): 12350;12350yjjb@sz.gov.cn
机关纪委监督举报电话(邮箱): 0755-88100363;yjjrsc@sz.gov.cn
咨询及事故接报应急热线: 0755-83071111
考核发证查询电话: 0755-23481891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C区5楼
政务邮箱: yjglj@sz.gov.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