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周晓勇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韧性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安全韧性城区的提案》(提案第20220145号,以下简称“《提案》”)已收悉。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该提案由市应急管理局主办,市规自、水务等18家单位共同会办。
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是我市的重要工作部署。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市“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建设更具韧性的安全城市”;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宜居城市、枢纽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市政协今年也将“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专题协商会列入《市政协2022年协商与民主监督计划》,并于5月26日由林洁主席亲自带领陈倩雯副主席、曹亚良副秘书长一行来到市应急管理局围绕韧性城市工作开展专题协商调研。林洁主席在此次协商调研活动中,充分肯定了由市应急管理局牵头推进的安全韧
性城市建设工作,并表示要积极发挥政协作用,凝聚各界智慧和力量,以更大合力推动我市的韧性城市建设。8月24日上午,市政协召开“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可持续应变和发展能力”专题协商会议,协商集合了140多名市、区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的深度调研成果。会后我局认真学习、研究并吸纳了协商会议的成果。
晓勇委员,感谢您在《提案》中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实施全方位城区更新与韧性投资”、“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加快韧性社区规划建设”和“开展安全风险认知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办理《提案》。目前,相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具体建议答复
建议1:实施全方位城区更新与韧性投资,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我市大力推动自然灾害防治9项重点工程,加大城区韧性工程的投资力度,实施城区硬件升级改造,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至今,推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因灾导致的受灾人次、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与2019年相比均有大幅下降,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全市完成177座水库和51座有坝山塘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有效提高防洪能力,水库智慧监管、智慧排水被评为“最佳实践”;新修生态岸线超4公里,促进生态保护修复和防灾减灾协同增效;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通过设置复合型海堤及组合式消浪设施,有效抵抗风暴潮袭击;建成5G基站超5.63万个,实现全市5G独立组网全覆盖;完成14个气象站点建设,积极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稳步提升灾害性天气应对能力;桥梁、隧道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两客一危一重货”、港口危险货物仓储作业等重点领域以及重点交通建设工程实施大覆盖的安全监测预警。
此外,福田区印发《福田区防洪潮排涝实施方案(2021-2025)及建设计划》,推动雨水管渠、海绵设施和地下调蓄设施等建设。南山区加快西丽水库调蓄池建设,保障水库水质、应对汛期突发安全事件和保证城市供水安全稳定。宝安区加快编制印发《宝安区防洪潮排涝规划(2021-2025)》,有序推进134项防洪潮排涝项目建设。坪山区编制《深圳市坪山区森林防火规划(2020-2025年)》,掌握风险底数,积极筹划远景目标,同时加强排水管网系统、排涝除险系统建设。光明区大力推动辖区重点场所、城中村重点消防设施设备检查与补充,深入推进大流量排水设备(龙吸水排水抢险车)采购项目。
建议2: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
我局从防、管、控、应四个维度积极探索构建超大型城市安全发展新模式,倾力打造“1+11+N”的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1个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11个区级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分中心和N个行业领域专业监测预警业务分中心)。依托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主动应急、高效应战和评估提升四个环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统一值守、信息报送、融合通信、态势研判、指挥调度、应急会商、数字化预案、应急资源管理能力,搭建市、区、街道、社区和前端末梢五级联动的高效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实现灾害事故应对一体化、扁平化。
同时,我市在气象灾害防御方面开发网格化的多源观测资料实况产品,提供精细化的实况网格数据服务,持续完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信息渠道服务;交通安全方面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安保区外物入侵监测预警、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监测预警等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建筑安全方面全面应用“深圳市建设工程智能监管平台”,实现视频实时巡查、点名和远程电子执法;福田区接入“智慧住建综合分析系统”,实现安全管控的精准化;罗湖区基本完成由区、街道和职能部门组成的“1+10+N”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平台架构搭建;南山区利用“深圳市基坑和边坡监测预警平台”严格做好深基坑监测,建成5套“可见光+红外热成像探测仪”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宝安区升级构建“1+4+1+4”的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坪山区推进“1+N+6+23+M”五层级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建设,率先建立以燃气(油气)安全、桥梁安全和地面坍塌安全防治试点的深圳市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光明区构建桥隧坡智能化安全监测与数据获取开展试点工作,新增50套应急广播终端。
建议3:加快韧性社区规划建设。
深圳是全国最早开展减灾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经过14年的不间断创建,截至2021年,全市已有165个社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创建率居全国前列。2021年3月,深圳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印发《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实施方案(2021-2023年)》,截至2021年12月,全市49.36%(347个)社区被命名为深圳综合减灾社区。2022年8月,市应急管理局正式发布深圳地方标准《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同月,该标准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入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同时,我市积极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一是目前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有14个大队,75个中队,414个分队,总人数大于7000人次;二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拥有电力、生态环境、建筑工程、交通运输、防汛抢险、森林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通信运营、海上搜救等10大类39支队伍,共4823人;三是与属地军队积极建立联动机制,并组织多次军地联合演练,加强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四是由我局主管的社会应急力量共5支,约1600人,应急范围包括:城市搜救、山地水域救援、空中救援、伤患医疗转运、心理援助、应急知识科普技能培训等。
此外,福田区统筹组建应急队伍共28支834人,增强水域救援专业培训和演练,按标准配齐救援设备,更新梳理地质灾害(隐患)和危险边坡台账,完善防灾、避险路线;南山区积极探索多元化应急救灾储备模式,打造“区级为主,区街共建、重点行业企业参与+企业代储”的应急物资储备新体系;宝安区打造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力量为支撑,以地方专业队伍、街道救援力量为协同,以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坪山区加强现有72处室内外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管理,出台全市首个《坪山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建成33支1493人的应急救援队伍。
建议4:开展安全风险认知宣传教育。
我市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一是今年围绕“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主题,组织开展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共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活动433场,参与人数约357.2万人次,制作、发放宣传资料约61.97万份;二是截至目前,已开展2场地震灾害类答题宣传活动,以地震知识为本质,以有奖竞答为载体,阅读量超13.5万人次,参与人数达到7.3万余人;三是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森林防火宣传3万余次,出动人员6万余人次,派发宣传资料近12万份,我局推出的《清明节森林防火》系列宣传报道在各新媒体平台获得了超30万的点播量。
此外,南山区制作《南山少年安全第一课》公益宣传教育短片面向中小学生展播;宝安区在学习强安APP上发布133篇防灾减灾知识文章,依托宝安区1217个塔式企业微信群、993个电子显示屏,覆盖人群150万余人次;坪山区在弘金地学校成功创建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实现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零的突破;光明区为辖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提供280场“一企一课”精准化定制“送教上门”培训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韧性城市建设,目前我市由市应急管理局(市三防办)牵头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53家),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抓紧起草全市有关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代拟稿),拟重点从全面完善安全韧性制度、统筹布局安全韧性空间、规划建设安全韧性设施、着力打造安全韧性政府、积极培育安全韧性社会等五方面,全面推进我市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专此答复。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9月8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