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热点关注

政策推送

繁体
重点场所突发事件人员疏散应急处置工作指引在线访谈
来源 :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 :2021-11-19

003.jpg

  访谈主题:重点场所突发事件人员疏散应急处置工作指引

  访谈时间:2021年11月19日下午15:00

  主办部门:市应急管理局

  访谈嘉宾: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阳杰,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和预案管理处处长刘建军

  【主持人】:各位网民朋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举办的在线访谈。

  2021年7月26日,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重点场所突发事件人员疏散应急处置工作指引》,引起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

  今天,我们邀请到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阳杰同志和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和预案管理处处长刘建军同志跟我们谈谈有关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疏散问题。

  首先让我们用掌声欢迎阳杰副局长跟我们谈谈应急疏散的重要性。

  【阳杰】: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网络平台与大家交流。

  2015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一份由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成果文件,即《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文件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11个目标是“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事故灾难,无论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它们常常用最残酷的方式警醒我们,与灾难共生,是人类不可回避的方式,灾害是威胁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灾害事件,直接关系到我们城市的安全与稳定。

  应急疏散是灾害事故应急响应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或缺。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灾害事故发生后的首要任务是要在第一时间紧急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而应急疏散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将灾害事故现场的受灾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这是灾后减少伤亡损失最直接、最有效应急救援方式。

  例如,2021年5月18日,深圳市福田区的赛格广场大厦出现有感振动现象,福田区政府和赛格集团迅速开展先期处置,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疏导人群、第一时间封闭楼宇。赛格广场大厦内15000余人在第一时间全部安全疏散,没有发生任何踩踏、拥挤和伤亡事件,为人员密集场所紧急疏散工作提供了示范。这是我们身边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它充分说明了应急疏散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应急管理部门制定突发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极其重要的环节。

  【主持人】:刚才阳杰副局长通过我们身边的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印证了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疏散的重要性。下面请刘建军处长结合我们深圳市的灾害特点,介绍一下应急疏散自身的特征。

  【刘建军】: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突发事件诱因的多样性、影响的广泛性和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凸显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但同时,深圳也是一个地域狭小的人口大市、产业大市和经济大市。四十多年来,随着深圳经济社会、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大量的企业、人口、建筑、车辆汇聚在这片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大市民群众在享受物质财富和美好环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城市公共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诸多挑战。深圳市的灾害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多发。深圳地处华南沿海,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台风暴雨非常频繁。由于城市超强度开发,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城市内涝等次生和衍生灾害。二是事故灾难频发。深圳经济发达,生产经营活动活跃,务工人员数量庞大,生产安全事故屡屡发生;高层、超高层建筑林立,写字楼内办公人员密集,火灾事故常发多发,救援难度极大;城市各类车辆路面密度大,交通事故几乎天天发生。三是公共卫生事件易发。深圳属于国际性物流城市,同时又毗邻港澳,位置特殊,对外开放程度高。境内外人流、物流、车流频繁,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很高。食品安全事故、传染病疫情防控压力与日俱增。四是社会安全事件高发。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积压的矛盾和问题正在集中显现,社会治安案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及重大刑事案件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深圳的特殊位置,还面临着严重的恐怖暴力事件的威胁。由于深圳城市化特点非常突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紧密相关,一种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次生、衍生出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呈现连锁性、复杂性和放大性的特点。

  面对深圳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疏散自身的特点凸显在如下几点:

  一是疏散时间的紧迫性。灾害事故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尽快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二是疏散人群结构的多样性。被疏散人群不仅有成年健康人群,还有老、少、孕、病、残等行动或视听觉不便的弱势人群。三是疏散场面的复杂性。在某些灾害事故中,建筑物内部和外部都是危险区域,人群需在复杂的室内多场合(如房间、过道、楼梯)、室外多场合(如人行道、人行天桥),以及室内外转换场合(如建筑物出口)中进行辗转撤离。四是疏散方式的可变性。如果是大范围、长距离的疏散,疏散方式就可能有步行、公交、轨道交通、私家车、救护车以及货运车。五是疏散状态的多变性。疏散过程是动态多变的,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空间狭小、时间仓促以及交通拥挤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主持人】:刚才刘建军处长的分析非常透彻。那么,在应急疏散过程中,被疏散人群的疏散行为都有些什么特征呢?我们请刘建军处长给我们分析一下。

  【刘建军】:掌握被疏散人群的疏散行为特征,这对指导应急疏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被疏散人群的疏散行为主要受灾场环境、灾害类型和规模、被疏散人群的密度、受灾人群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文化差异以及疏散经验(是否接受过应急疏散演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在疏散过程中,人群表现出的疏散行为有很大的差异,各种行为模式也将直接影响到应急疏散效率。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模型仿真观察,人群的疏散行为特征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是恐怖和竞争行为。在紧急状况下,恐慌是人群普遍存在的典型心理,特别是在人群密集型场所,个体恐慌会发展为集体恐慌。被疏散人员由于自身心理的恐惧和求生本能,纷纷争先恐后地涌向逃生出口、楼梯、通道等区域,往往会出现相互竞争、推挤的现象,以争抢有限的逃生资源和逃生机会。这一行为往往导致高密度人群滞留,引发拥挤、踩踏和伤亡等事故。

  二是折返行为。如果灾场(如房间)留有贵重物品、亲人或其他原因,就有可能导致部分被疏散人员在疏散过程中折返回到灾害现场,形成与疏散方向相反的行走路径。在折返时,逆行人员与周边环境存在相互影响,与正常的疏散人流存在相向运动交互过程,将导致疏散时间延长,疏散效率降低,危险性增加。

  三是从众行为。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受灾人员会因为生命受到威胁而紧张,导致心理恐慌,往往会失去判断能力,而选择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因而出现盲目跟随他人逃生的现象。对环境熟悉程度不高,或紧急情况下,对环境的判断能力降低时,适当的从众心理有利于最优疏散信息的传递,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最佳疏散路径;但从众心理过于严重则容易因盲从造成出口利用率降低或利用不平衡,引起拥堵,降低疏散效率。

  四是惯性行为。出于寻求安全保险的心理,即使存在多个可用的逃生通道,被疏散人群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会选择比较熟悉的道路、环境和路径进行逃生。这种行为有可能错失更快捷的逃生通道,延长应急疏散时间。

  五是帮扶合作行为。在疏散过程中,人群不仅努力使自己能够逃离灾害区域,同时也关心其他人员的疏散逃离情况,注重帮扶合作。通常,帮扶合作行为往往有利于加快被疏散人员逃离灾场。在应急疏散过程中,还有一种小团体行为,也属于帮扶合作行为。例如,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或拥有某些社会关系或同年龄段同性别的小团体往往更易聚集在一起。这类小团体行为,当小团体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时,也有利于应急疏散;而当疏散过程存在大量聚集的小团体时,将会产生一种对非小团体成员明显的排斥行为,从而对人群疏散可能产生阻碍作用。

  【主持人】:掌握了被应急疏散人群的行为特征后,对我们的应急疏散管理有什么指导意义呢?请阳杰副局长给我们讲解一下。

  【阳杰】:结合被疏散人群的疏散行为特征,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的开展应急疏散的管理工作,重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尽快发布应急疏散指令。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发生的区域、影响范围以及牵涉到的人员数量等信息。评估应急疏散避险需求,明确疏散撤离范围、方式以及具体的人群疏散引导措施。要尽快利用高音喇叭、现场电子显示屏、应急广播、应急照明(夜间或断电)及应急疏散方向标识牌等设施发布应急疏散指令。第一时间稳定被疏散人群的情绪,避免因疏散信息不明,疏散方向不清产生的恐慌心理和盲目行为。

  二是保持良好的应急疏散秩序。应急广播人员或疏散引导人员(手持扩音喇叭)说话要清晰,语速要适当,每句话重复三遍。要求被疏散人员听从指挥,保持冷静,按引导的线路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危险区域,防止疏散过程中发生拥挤、摔倒、踩踏等次生事故。

  三是要及时制止不良的应急疏散行为。疏散过程中出现的逆行、抢行或其他破坏疏散秩序,容易诱发公共安全危险的行为(如攀爬疏散出口等)必须严厉劝止,以保证稳定和安全的疏散秩序。

  四是要科学分配疏散出口的人流量。要提前向被疏散人群告知应急疏散出口的数量、方位、路径,并配备精干的疏散引导人员,防止被疏散人群一窝蜂地奔向最近的疏散出口而导致人流成拱现象,造成疏散瓶颈,延长应急疏散时间。

  五是要特别关注弱势人群的疏散行为。弱势人群主要是指老少孕病残等行动或视听觉不便的群体,该群体的应急行为更易表现为恐慌、盲从或顺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足,安全逃生的信心不足,自我应急疏散的能力不足,因此,他们更应得到疏散引导人员以及其他被疏散人群的特别关照和帮助,这既是灾难中人文关怀的充分体现,也是提升整个应急疏散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的必然需求。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市应急局两位领导就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应急疏散方面的精彩解说。各位网友,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们下期再会。

相关链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02号

粤ICP备19041158号-1

网站支持IPv6

联系方式:

举报投诉热线(邮箱): 12350;12350yjjb@sz.gov.cn
机关纪委监督举报电话(邮箱): 0755-88100363;yjjrsc@sz.gov.cn
咨询及事故接报应急热线: 0755-83071111
考核发证查询电话: 0755-23481891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C区5楼
政务邮箱: yjglj@sz.gov.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