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热点关注

政策推送

繁体
数据如何成为“千里眼 顺风耳”?看江西试点经验!
来源 :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 :2023-04-13

  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纷繁复杂的数据经过汇总分析,就能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好帮手”。近日,记者参加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媒体基层行”活动,一起来看看数据怎样成为江西省防灾减灾救灾的“千里眼顺风耳”。 

  江西历来是全国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具有“灾种多、洪灾重、灾频高、损失大”等特点。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以来,江西省普查办已组织2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动员27.5万余名干部群众,进行多轮试点、全面调查和评估区划等各阶段任务,在3年多的时间里,获取全省灾害风险要素数据2000多万条。基本摸清了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 

质检核查保数据质量 

  “数据成果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决定普查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江西省普查办常务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陈勇强调了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如此庞杂的数据,该如何确保正确率呢?据陈勇介绍,江西省普查办在调查阶段,部署开展了数据错误“清零”、“省市核查回头看”、“资料归档”三项行动,连续开展3批次在线质检、1次实地核查和2次全面督导,累计抽查质检全省20%的调查数据,疑似错误率降至1.28%,实地核查数据7万条,差错率降至较低水平。另外,加强第三方技术单位约束和管理,对进度和质量排名靠后的技术单位进行重点督察约谈。同时,江西省普查办会同各牵头行业部门按照数据汇交技术规范要求,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管控,为后续普查数据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用普查数据 

  遵循“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江西省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探索具有江西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普查成果应用。据江西省普查办副主任李海港介绍,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地震局等部门利用普查成果数据,建设省级预警平台,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另外,江西省深度融合普查致灾要素、承灾体、综合减灾资源等多源数据,聚焦江西三大主灾种,探索灾害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智能化,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识别与管控系统研究。以瑞昌市为例,通过接入普查数据,该市实现重点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动态监测,利用平台和普查数据结果,发现长江堤坝某处管道漏水点,解决了一个困扰多年的城市防汛难题。 

“千里眼 顺风耳”护安全 

  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县(市)之一的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记者看到了防灾减灾救灾的“千里眼 顺风耳”。瑞昌市积极探索普查成果应用,利用普查数据,构建了“智慧应急”平台,帮助防汛、防火等应急指挥做到“耳聪目明”。 

  长江边的“防汛千里眼” 

  瑞昌市智慧应急智慧平台的长江堤防汛预警系统设置了水情监测和灾害预警数据,通过江西省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接入全市水库、河流的监测站点实时数据。同时系统可以接收水位报警信息,结合应急指挥一张图,针对不同的水位报警及时对沿江穿堤管道进行封堵,防止内涝。 

  森林防火的“硬核守卫” 

  森林防火温感烟感系统可24小时360度无死角感应林区烟火,只要某个点有烟雾或者温度超过100摄氏度,系统就会自动记录,自动截图,自动报警,值班人员第一时间通知乡镇现场处置。 

  另外,单兵系统可以电话连线前方护林员,传回现场实时画面,方便护林员及时汇报林区情况。 

  加油站温感系统 

  加油站温感系统可以将加油站内所有的火点“看在眼里”,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加油站所有区域的温度,一旦某个点发生火情,系统就会自动捕捉现场火点画面,实时发出警报信息。 

  防溺水视播系统 

  该市在普查数据中选取了34个重点水域,安装了监控探头。探头具备越线检验的功能,只要有人越过设置的虚拟栅栏,防溺水视播系统就会自动录像、自动报警,值班人员可通过应急广播进行口头干预,也可以通知乡镇责任人员前去处置。 

  “数据,让生产生活更安全!”九江市瑞昌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陈卫国在介绍瑞昌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时,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期待随着数据、信息的不断丰富完善,能够探索出更多普查成果共享共用的方法和路径,充分发掘普查成果数据价值,让“智慧应急”能够更好地服务防灾减灾救灾。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相关链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02号

粤ICP备19041158号-1

网站支持IPv6

联系方式:

举报投诉热线(邮箱): 12350;12350yjjb@sz.gov.cn
事故接报电话: 0755-88100100
咨询电话: 0755-88101175
考核发证查询电话: 0755-23481891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C区5楼
政务邮箱: yjglj@sz.gov.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