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热点关注

政策推送

繁体
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10190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 :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 :2021-12-01

深应急函〔2021〕67号

尊敬的刘鸣宇、张莎、张丽杰、胡珊、花蕴、张舒、马健、冯艳玲代表:

  首先,感谢各位代表对我市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在减灾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加强打通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的建议》收悉。根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安排,市应急管理局为该建议的主办单位,市气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是汇办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对代表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鸿雁同志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办理工作,主持召开“一把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面沟通座谈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金山同志具体负责办理工作,7月21日,参加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代表专业小组会议,专题汇报建议办理情况。现将有关办理落实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减灾社区创建工作情况

  (一)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情况。按照国家减灾委的统一工作部署,2007年以来,深圳启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是全国最早开展减灾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截至2020年,全市662个社区中,已有165个社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占比四分之一,创建率高居全省第一。2020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加大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支持和指导,多次派出工作组、督导检查组帮助当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组织开展演练、宣传、培训等社区减灾工作,指导深汕特别合作区首次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社区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21年,我市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争取向国家减灾委推荐更多富有深圳特色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二)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情况。多年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验,为我市推进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市应急管理局还认真贯彻省减灾委办公室提出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把“十个有”建设融汇在减灾社区建设中,落实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2021年4月市减灾办,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气象局印发《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实施方案》。从综合减灾社区的组织管理、队伍建设、风险评估、隐患治理、预案编制与演练、应急保障、宣传教育、亮点建设等8个方面提出45项具体任务,并细化为97项验收内容。刚性要求综合减灾社区必须具备八个条件:(1)每个社区有防灾减灾宣教场地;(2)创建智慧社区,推广使用智能大喇叭、5G智能杆、智能烟感报警器等防灾减灾信息化产品;(3)每个社区有常态化应急值守队伍;(4)每个社区2公里范围内设有专门的社区救护站;(5)每个社区配备定量AED,有专人会用;(6)建立社区“深圳第一响应人”机制;(7)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搭建居民、企业、政府双向互动机制;(8)全市推广《深圳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

  《实施方案》还提出“滚动发展、迭代升级”持续创建模式,利用3年(2021年-2023年)时间,以35%、35%、30%的速度,逐步推进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全覆盖,鼓励基础条件好、资源优势足的社区先创建,先创建带动后创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构建“社区应急一体化”工作模式的进展情况

  (一)大力开展业务培训。一方面,通过“学习强安”等在线学习平台,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业务培训,培训对象覆盖全市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干部。另一方面,注重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培训社区工作人员,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市应急管理局党委成员、副局长杨金山牵头,重点抓好基层队伍培训,依托各区应急管理局组织举办了8期灾害信息员培训班,对全市各区、78个街(镇)、662个社区和深汕的32个村(社区)共805名灾害信息员,进行防灾减灾救灾业务培训。《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实施方案》印发后,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随即召开视频动员会,部署创建工作,提出目标要求。4月22日至23日,在盐田区举办了2021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培训班,重点培训“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业务,统一认识,统一规范,统一创建标准。

  (二)打造“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地方标准。在开展全市创建工作的同时,市减灾办同步启动了减灾社区创建地方标准编制工作,标准编制立足服务基层,聚焦“社区应急一体化”工作模式,学习借鉴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工作指引”,提高科技信息手段在减灾社区中的运用。目前,已会同深圳标准研究院编制《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初稿,该项目已纳入2021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标准计划,争取在2021年底形成深圳地方标准后公开发布。

  (三)广泛开展宣传推广。2021年5月上旬,在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期间,市减灾委办公室在莲花山风筝广场举办主题活动,现场颁发2020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牌匾和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示范点证书,以此为契机,在深圳主流媒体、学习强安平台开设宣传专栏,结合城市安全哨,制作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专题宣传片。先后在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等本地主流媒体发布相关新闻稿件十多篇,通过深圳卫视、广东卫视等传统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情况,同步联动新媒体平台开展减灾社区宣传,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态势,营造社会共同参与减灾社区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减灾社区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减灾社区专用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每年9月上旬,国务院减灾委开放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展示管理系统,作为减灾社区信息化平台,为各区、街道、社区申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供有效支撑。为更好推进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市应急管理局于2021年初启动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争取实现社区申报、街道考察推荐、区级评审考核的工作程序,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指导社区开展减灾社区自评自查,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二)减灾社区信息传递渠道建设情况。2020年初,市应急管理局打造“深圳应急一键通”移动客户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单兵系统、指挥、协同、联动、灾情上报等功能集合在一起。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灵活手段,实现“防御部署快速发布、灾害预警及时响应、视频沟通会商协同、事件上报及时反馈”,让各部门基层责任人第一时间 ——上报灾情,接收指令,沟通协同。目前,“深圳应急一键通”共发布了33个应用,按照“细化分类、分级赋权”原则建设全市三防责任人和灾害信息员体系,目前已形成全市6大类、44小类的5.1万三防责任人和1094人(其中,社区级791人)的灾害信息员架构,同时细化了人员、岗位、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深圳应急一键通”由上至下直接连线社区、连接到人,有力督促各级各类责任人履职尽责。定期不定期开展全市责任人在线情况抽查检查,确保各级责任人时时在线,充分地保障了防灾减灾救灾有关信息传递效率。

  四、应急事件处置完整闭环信息化能力建设情况

  市应急管理局积极构建“一库四平台”信息化体系,基于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数据底座,建设应急管理主题库,从“防”“管”“控”“应”四个维度探索“智慧应急”应用,全周期数字赋能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立足于“防”,打造宣传教育平台,就是要针对政府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和市民,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全面抓实各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向市民全面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实操,构建一道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不断提升社会动员能力。立足于“管”,打造监管执法平台,就是要开展安全生产全过程执法闭环监管,全方位监督政府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不断提升监管执法能力。立足于“控”,打造监测预警平台,就是要开展全灾种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前端风险感知建设,从历史事故事件中寻找诱因,从现实感知中排除隐患,从预判预警中防控风险,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立足于“应”,打造联合指挥平台,就是要建设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研判、一体调度、协同响应的联合指挥作战模式,破解各部门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管理壁垒,不断提升辅助指挥决策能力和救援实战能力。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推进减灾社区创建。组织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验收,完成年度目标。计划从9月份开始,组织各区上报本辖区符合创建要求的社区,争取在年底之前完成2021年度230个社区创建达标的验收工作。

  (二)制定减灾社区的深圳标准。总结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经验,有效沉淀创建综合减灾社区的各项要求,发布实施深圳地方标准《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作为深圳完成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后,社区自行维护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为社区持续提升“社区应急一体化”建设提供方向。

  (三)进一步加强减灾社区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打造防灾减灾救灾先行示范区域样板,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再次感谢各位代表对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各位代表继续关注、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答复。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2021年8月31日

相关链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02号

粤ICP备19041158号-1

网站支持IPv6

联系方式:

举报投诉热线(邮箱): 12350;12350yjjb@sz.gov.cn
事故接报电话: 0755-88100100
咨询电话: 0755-88101175
考核发证查询电话: 0755-23481891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C区5楼
政务邮箱: yjglj@sz.gov.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