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热点关注

政策推送

繁体
《民心桥》市应急管理局: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打造防灾减灾先行示范标杆
来源 :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 :2023-09-04

005.jpg

  访谈主题: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打造防灾减灾先行示范标杆

  访谈时间:2023年8月1日(星期二)上午11:00-12:00

  访谈嘉宾: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金山,市应急管理局法规和宣传处处长艾军,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处(地震处)处长王常效

  【问题1】:近年来深圳主要遭受的灾害类型有哪些?

  【回复】:深圳主要受气象灾害(台风、暴雨等)、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影响。每年受台风、暴雨等灾害影响较重。

  首先是台风灾害。据气象部门预测,台风“泰利”之后,还将有2-5个台风对我市造成直接影响,且较大可能会有强台风直接登陆珠三角对我市造成较大影响。

  其次是暴雨灾害。深圳全年降雨量分布极度不均,86%的降雨都集中在每年汛期的4-9月份,截至今年7月17日,我市平均雨量800.4毫米,比近五年同期偏少12%。预计今年还有950-1150毫米降雨。

  图片

  近年来,局地性强、突发性强的暴雨、洪水及大风天气时有发生,在此提醒市民需要时刻警惕,及时关注市三防办、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等部门发布的相关提醒,做好自身防护。

  另外,我市地质灾害也较为多发,目前应急部门将存在危险隐患的边坡进行统一管理,对所有隐患点统一编号进行定期巡查和群测群防,并对风险隐患较大的点位进行工程治理。

  海洋灾害近几年总体影响偏轻,但仍需时刻注意。

  森林火灾目前对深圳影响较大,尤其气温较高,森林火险高,在此也提醒市民朋友,去山林踏青时严禁携带火种。

  【问题2】:深圳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复】:一是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大

  我市面积19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56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800人,远超北京、上海,一旦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会更为严重。同时,我市流动人口接近800万,每年新人超300万,对深圳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带来挑战。

  二是城市开发强度大

  由于城市建设速度快,我市开发强度已经达到45%以上,“一高一深,上天入地”带来很多新风险。其中,“一高”是指全市超高层建筑物逾1108栋,台风期间容易出现幕墙脱落、高坠等风险;“一深”则指地下空间多而深,地铁站、高铁站、地下商场、停车场等下沉式空间密集,雨水倒灌风险大。

  【问题3】:市应急管理局在防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回复】:2019年12月,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建立深圳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谋划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

  2020年底,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方案》,高位推动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等九项重点工程44项重点任务。

  截至目前,全市用于9项重点工程建设的各级财政投入资金累计约70.63亿元,总进度约88.5%。9项重点工程共有44项重点工作任务,33项已完成,11项重点工程建设目标基本完成,全市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

  【问题4】:我市减灾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回复】:2021年3月29日,市减灾委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联合出台《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实施方案(2021—2023年)》,细化创建评分细则和指南,从组织管理、队伍建设、风险评估、隐患治理、预案编制与演练等多个方面构建8大类、45小类的指标体系,推动全市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自2021年以来,全市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累计投入约7244.26万元,全市共有579个社区成功创建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占全市所有社区(村)的82.36%,计划到今年底完成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全覆盖。

  2022年8月18日,《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入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受到应急管理部的高度肯定,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问题5】:市应急管理局围绕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做了哪些工作?

  【回复】:一是统筹室内、外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制定印发《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深应急规〔2019〕3号),填补我市应急避难场所规范管理的制度空白,对多方面作出原则性规定。

  二是每年汛前组织开展全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安置需求摸底和信息核实备案工作,指导各区按照属地原则补充储备临时避险场所,确保满足年度转移避险安置需求。

  三是制定《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检查指引表》并定期修订更新,从九个方面拟定近百项检查要点,指导规范场所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场所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每年组织通过自查与督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临灾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全市性室内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检查。

  五是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深圳市地方标准《台风暴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DB4403/T 255—2022),指导场所应急启用和安置救助保障工作。

  六是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拟形成我市综合性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体系,提出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通道和应急物流等设施和空间的规划布局,指导下一阶段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

  【问题6】:目前我市在守卫城市安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回复】:我市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应急管理工作难题,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适应城市安全发展要求,在全国率先制订城市安全发展相关法规规章,积极推动《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地方立法体系,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地方立法进程,目前已提请市委审查,预计2024年颁布实施。

  《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包含三个创新点:一是率先探索自然灾害综合防治领域立法。二是规定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并设置处罚措施治。三是建立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单位采取自然灾害紧急处置措施制度。

  【市民提问1】:什么是巨灾保险?

  【回复】:深圳于全国率先实施巨灾保险,对于市民来说,巨灾保险是免费的,属于一项民生保障。巨灾保险由市政府出资统一向保险机构购买,保障深圳行政区域内的每一个人,包括出差到深圳的人们,如果因台风、暴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人身伤亡、房屋倒塌、需转移安置时,保险将提供一定的救灾救助保障。例如当台风来临,有市民被大风卷起的杂物击中受伤,巨灾保险将启动赔付机制,赔付一定的医药费。

  【市民提问2】:物业单位在面临极端强暴雨等灾害事件时要做好哪些工作?

  【回复】:第一,要对管辖范围内可能出现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制定涉及安全、消防、三防、应急疏散等专项应急预案。第二,要按照应急预案,配齐各类应急物资和装备,每年组织物业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

  当前我市已经入台风季,针对高层楼宇防台风和地下空间防汛问题,物业单位要关注气象预警、预报,提前开展台风来临前的排查检查,及时加固或拆除广告牌、灯箱等楼宇构筑物,提醒业主及时加固门窗、移除阳台盆栽。加强应急队伍值班值守,配备足够的防汛沙袋、防汛挡板等防汛物资,以及当暴雨来临时及时处置,防止雨水倒灌进入地下空间。

  【市民提问3】:台风来临时,市民该怎么做?

  【回复】:台风来临前

  1.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防台风行动对策。

  2.关紧门窗,加固易被风吹动搭建物。

  3.身处危旧房屋及易受淹低洼地区的人员要及时转移。

  4.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5.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6.条件允许时,可用胶带以“米”字形加固窗户,以免风力太强击碎玻璃。

  台风来临时

  1.尽量不要外出。

  2.不要在建筑物旁避风躲雨,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易造成人员伤亡,同时阳台上花盆、摆设等物也要收好,防止被风吹倒砸伤他人。

  3.尽量避免在河边和桥上行走,行人在路上、桥上、水边行走,容易被吹倒或吹落水中,除非万不得已,千万别冒险涉水。

  4.提高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的警惕,山地灾害易发地区和已发生高强度大暴雨地区要做好监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征兆,要及时撤离。

  5.台风天停车,避免将车辆停放在露天广告牌下、大树旁及地势低洼处(地下车库),防止重物坠落砸伤车辆或强降雨导致车辆被淹。

  6.行人出行时,留意周围是否有电线,不要靠近或在架空线、变压器下避雨,因为大风可能将架空电线刮断,雷击和暴雨容易引起裸线或变压器短路。

  城市内涝时

  1.不要在有积水的道路上行走,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

  2.不要靠近有旋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盖的深井、地坑等危险区域。

  3.开车时,水深位置路段应下车探索或绕行,不要盲目强行通过。

  4.如果车在深水中熄火,不要再启动以防止发动机进水;当汽车外积水进一步加深时,要及时逃生。

相关链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02号

粤ICP备19041158号-1

网站支持IPv6

联系方式:

举报投诉热线(邮箱): 12350;12350yjjb@sz.gov.cn
事故接报电话: 0755-88100100
咨询电话: 0755-88101175
考核发证查询电话: 0755-23481891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C区5楼
政务邮箱: yjglj@sz.gov.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