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热点关注

政策推送

繁体
南山区应急管理局探索运用微波感应监测技术,打造“三小”场所安全监管“南山模式”,全面提升“三小”场所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来源 :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 :2024-03-21

  一、业务背景

  “三小”场所即“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南山区此类场所数量近3万家,体量大、分布广,传统巡查监管方式难以实现全覆盖,违规住人均发生在夜间,日巡夜查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且效果不尽理想。2020年以前,辖区“三小”场所违规住人现象屡禁不止,在此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南山区找准小切口,依托全区65座应急管理服务站,基于安全风险评估,锚定“三小”场所小火亡人风险,率先运用人体微波感应等技术手段,对具备阁楼住人条件的4036家“三小”场所实施监测,逐步固化形成“三小”场所安全监管“南山模式”,全面提升“三小”场所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具体做法

  南山区探索运用微波感应监测技术,将科技监测手段与应用场景有机结合,实现“三小”场所阁楼违规住人全天候监管从0到1的突破。

  (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展现强大感知合力。立足全市前端感知点位整体规划布局及南山区科技创新区位优势,运用人体微波感应、火灾烟雾感应、声音智能感应、图像AI识别等技术打造“三小”场所前端感知设备组合。人体微波感应与声音、图像识别的算法叠加,显著提升了系统报警的准确率,有效减少系统误报;新增视频对讲功能,可在紧急情况下远程查看现场情况并疏散在场人员;新增感烟功能,可第一时间监测到现场火情,为避免“小火亡人”事故增加了最后一道屏障。

  (二)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数字底座。本次系统升级整合了南山区数字城市高精度三维底图等现有资源,创新注入高精度GIS底图、BIM建模、全景数字化扫描等前沿科技手段,打造“三小”场所安全监管“一张图”。从整体到局部、从室外到室内、从音频到影像,全方位实现城市空间可视化,推动“三小”场所监管从静态数据监测向动态可视化监测转变,将辖区应急管理数字化监管水平提上全新高度。

  (三)分类分级预警,合理开放权限。因场所内安装了实时视频监控设备,为防止过度开放权限,侵犯商户隐私,系统按照报警类型和紧急程度,将报警信号按照风险行为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违规住人且发生火情时为红色最高级别,指挥中心将立即收到报警信号,可通过远程视频对讲功能查看现场情况。经过实践检验,科学合理的处置机制是监测系统得以长期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四)科学建立工作机制,用好专业处置队伍。印发《南山区“三小”场所阁楼微波感应监测工作制度(试行)》,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处置流程和考核机制。建立督查通报机制,根据监测系统后台数据,区安委办定期开展现场督查,每周通报监测处置情况,每月进行考核评价,督促各街道及时处置报警信息,落实反馈闭环管理,实现了违规住人隐息动态清零。充分发挥全区65座应急管理服务站统一调度、全天值守、快速响应的专业优势,负责“三小”场所夜间违规住人情况的监测与处置,确保违规住人隐患不过夜,全面提升全市“三小”场所安全管理水平。

图片1.png

南山区粤海街道麻岭社区应急管理服务站小型消防站

  三、工作成效

  (一)“三小”场所违规住人安全风险显著降低。系统运行以来,南山区累计处置“三小”场所违规留宿行为2.3万余次,违规住人报警数量从最高时期的每月2132次,大幅下降并稳定保持在每月不足40次,降幅高达98%以上,成功将“小火亡人”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城区连续4年未发生“三小”场所火灾亡人事故。

  (二)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服务站专业优势。通过应急管理服务站和智慧监测手段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基层巡查处置力量不足的难题,实现了“三小”场所违规住人风险全覆盖监测预警。立足“一站多用、一专多能”的长远规划遍布全区的65座应急管理服务站逐渐成为服务居民群众的重要战斗堡垒。

  (三)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高效联动工作机制。通过系统的应用,深圳市已建立市、区、街道、社区“三小”场所安全监管四级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增强了火灾风险在排查处置过程中的快速联动能力,全面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全市“三小”场所安全监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02号

粤ICP备19041158号-1

网站支持IPv6

联系方式:

举报投诉热线(邮箱): 12350;12350yjjb@sz.gov.cn
咨询及事故接报应急热线: 0755-83071111
考核发证查询电话: 0755-23481891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C区5楼
政务邮箱: yjglj@sz.gov.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