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热点关注

政策推送

繁体
夯实安全发展基础,筑牢灾害防御屏障 深圳加快“大应急,全灾种”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来源 :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信息提供日期 :2023-05-18

  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是一座城市的“安全网”。深圳作为自然灾害多发的超大型城市,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有着307.9公里的海岸线,面临强风、暴雨、洪水、森林火灾、地震等多种灾害威胁......深圳面临着巨大的灾害安全风险和挑战。科学构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断提升灾害防御能力,是深圳实现高质量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深圳应急管理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加快构建“大应急、全灾种”自然灾害防治体制机制,以“深圳方案”率先探索超大型城市安全发展新模式,三年中成功防御暴雨109场、台风19个,有效处置内涝、滑坡、地陷、干旱等自然灾害数百起,实现自然灾害“零伤亡”,不断夯实一流韧性城市基础,为“双区”建设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多维度破题加快机制能力现代化建设

  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建设是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的核心。近年来,深圳深化改革,“加速”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法制,整合自然灾害统筹协调、监测预警职能,切实履行“一委四部”(减灾委员会,防汛防旱防台风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调度指挥职能,初步实现了多灾种统筹应对、全链条有效覆盖、全过程综合管理。

  深圳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应急管理工作难题,突出顶层设计,“先行”制定城市安全发展法规规章,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适应城市安全发展要求,在全国率先制订城市安全发展相关法规规章,推进《深圳市自然灾害防治条例》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地方立法体系。

  队伍建设关系到工作的成败。深圳突出能力建设,“锤炼”防灾减灾救灾队伍,紧贴三防工作实际,细化分类、分级赋权,打造结构科学、分工明确的三防队伍,形成6大类、44小类共4.48万人的三防责任人队伍;着力打造一支覆盖全面、一岗多能、相对稳定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市灾害信息员达到1297名,森防专业队伍12支572人,半专业队伍1500余人,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在岗在位,守护深圳的绿水青山。

  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深圳不断夯实基础,加快建立健全安全韧性制度、统筹布局安全韧性空间、规划建设安全韧性设施、着力打造安全韧性政府、积极培育安全韧性社会,将风险管理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环节,推进全周期灾害防御和风险治理,形成系统、协调、完备的安全韧性顶层体系,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专业化、标准化支撑灾害风险防御

  当前超大型城市应急安全管理,要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深圳以专业技术团队为支撑、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风险普查为手段,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管理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深圳市相继成立了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为解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城市级安全发展难题提供保障服务和解决方案。2021年,应急管理部和深圳市政府共建城市安全发展研究平台,打造城市公共安全领域“政产学研用”基地,为支撑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深圳出台了《台风暴雨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等一系列地方标准。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入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建立灾害风险隐患“定标、对标、达标”的闭环管理机制,以专业标准为引领,强抓重点行业领域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管理。

  深圳还积极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构建“摸得清、看得见”“底数清、情况明”的自然灾害风险库,让管理部门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印发了《深圳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防洪抗旱水利提升等9项重点工程、44项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深圳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提升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截至2022年底,重点工程建设总进度已超过80%。

  “智慧”赋能推进灾害精准防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现代智能的应急管理科技是提高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的重要抓手。对此,深圳前瞻性、系统性开展前端感知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构建全域感知研判和全流程预警管控体系。

  深圳市减灾委大力整合各方资源,基于灾害的“防(预防)、管(监管)、控(管控)、应(应对)”四个维度,搭建“一库四平台”(应急管理大数据库、安全防范平台、监管执法平台、监测预警平台、联合指挥平台)为核心的“智慧应急”体系,探索城市安全发展新路径。优化升级智慧三防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发挥从前端预报预测预警到会商研判,精准分析到指令推送,指挥调度到救援、评估一体化的三防防御部署指挥平台效用,为市三防指挥部提供科学指挥决策参考。

  同时,坚持科技赋能建设城市监测预警指挥现代化,深圳建设完成了“1+11+N”的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做到应急指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在台风、暴雨等防御等工作中发挥突出作用,支撑保障了市三防指挥部、市三防体系的精准高效运转。

  应急部门还进一步精准强化自然灾害预警发布能力,探索城市自然灾害秒级预警发布机制建设,拓展发布渠道,通过“深圳应急一键通”手机应用程序,向全市4.48万各级三防责任人提供风雨水情、灾害预警、防御部署、报灾统灾和三防培训等信息模块,精准发布防御指令至相应责任人移动终端,进一步提升三防工作传达效率和责任人业务能力水平,为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快速救援等提供有力保障。

  共建共享构筑人民“生命防线”

  作为移民城市、人口大市,加快构筑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推动城市安全共建共享,是深圳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重要环节。

  截至2022年,深圳已有175个社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占比超过25%,创建率居全国前列;成功创建深圳综合减灾社区579个,该创建工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建设全市36家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开展全市“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被列入全市2022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累计培训考核超10000人,覆盖重点场所,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响应、第一救援。

  在营造城市安全文化氛围方面,全力打造安全宣教和应急科普官方公共服务平台——“学习强安”,建立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的安全知识库,总学习人次超1.3亿。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应急知识体系,打造“深圳应急时刻”等系列安全应急宣传品牌,让安全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人讲安全”成为深圳的城市主流文化之一。

  深圳还不断探索“多元”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的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巨灾保险救助制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巨灾保险方案,为全国探索灾害风险分担机制提供经验范本。截至2022年底,全市通过巨灾保险救助14.35万人次,投入保险资金1966.47万元,让受灾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切实行动。

图片1.png

图片2.png

相关链接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标识码:4403000081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02号

粤ICP备19041158号-1

网站支持IPv6

联系方式:

举报投诉热线(邮箱): 12350;12350yjjb@sz.gov.cn
事故接报电话: 0755-88100100
咨询电话: 0755-88101175
考核发证查询电话: 0755-23481891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C区5楼
政务邮箱: yjglj@sz.gov.cn
站长统计